期货开户鑫东财配资罗瑾加入汪伪政府交通通讯集训队
截至8月7日,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突破18亿元,暂列暑期档票房第一。这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影片,讲述了一家照相馆内的老百姓被迫为侵华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意外冲印出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最终决定将这些底片留存的故事。
1991年12月11日,《文汇报》刊登整版《血证》
鲜为人知的是,电影中主角的原型人物罗瑾与《文汇报》之间,有着一段跨越时空的特殊渊源——正是《文汇报》1991年12月11日刊发的整版报告文学《血证》,让这位“藏相册人”被历史寻回。
照相馆学徒的生死抉择
1938年1月,南京沦陷后的寒冬,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南京长江路华东照相馆内,接到了一份改变命运的差事。“有个日本鬼子少尉军官,拿了两个120樱花牌胶卷,要我们为他冲印照片,当时我们并不在意地收下,要他三天后来取。”罗瑾在回忆录《历史的诉说》中写道。
日寇在南京屠杀我无辜同胞。(图片由罗瑾、吴旋保存,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当照片在显影液中逐渐清晰,罗瑾看到了日军砍杀中国人的残忍画面。面对这些记录暴行的照片,少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冒险加印并秘密保存这些罪证。
“一定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将这几张鲜血淋淋的照片,想办法保存下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日军送来胶卷冲洗,他都格外留心。一旦发现记录暴行的照片,他就偷偷加印,并从中精选16张最具代表性的制作成一本特殊相册:封面左上角画着一颗深红色的心,右下角是一把刺入心脏的日本军刀,右上角则是一个方形的“耻”字。
罗瑾制作的相册封面
“为了纪念这些死难的南京父老兄弟姐妹,我将画面上的心、刀、耻都勾上了黑边,‘耻’字是颤抖形的黑边,以表达我沉痛的哀悼。”罗瑾回忆道。
1940年,罗瑾加入汪伪政府交通通讯集训队。他将这本体量虽小却重如千钧的相册藏在昆卢寺厕所墙缝中,用泥巴封存。数日后,当他重返藏匿点时,却发现相册不翼而飞。
相册上有罗瑾的名字,一旦被发现必死无疑。惊恐之下,罗瑾立即逃离南京,开始了辗转多地的漂泊生涯。他不知道的是,这本相册已被通讯队同学吴旋发现并秘密保存。
1946年,当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征集日军暴行证据时,吴旋将相册上交。相册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铁证,谷寿夫看到相册后“见面色变,慌乱不能自持”,最终被判处死刑。
如今,这本相册被珍藏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并于2015年10月9日,与国内各档案机构所存其他南京大屠杀档案一起,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藏相册人”重见历史天光
而相册的主人罗瑾,很长一段时间隐姓埋名。他对自己的义举讳莫如深,连家人都没有告知,以至各方寻而不得。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转机来临。
1991年12月11日,《文汇报》刊登一整版《血证》,首次披露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罗瑾和吴旋冒死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壮举。文章成为连接历史断点的关键线索,当时已定居福建三明市大田县的罗瑾,在朋友的儿子来访时得知了这一消息。“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一名叫罗瑾的热血青年冒死保存着一本日军血腥屠杀的现场相片册。这个罗瑾是不是您呀?”面对询问,罗瑾淡淡一笑:“可能是吧。”
此后,罗瑾多次赴南京求证,确认那就是自己当年装订、保存的相册。
罗瑾生前在大田县的中学给学生讲述南京大屠杀见闻
身份公开后,古稀之年的罗瑾奔走于多所学校,讲述南京大屠杀的见闻,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罗老是个热心人,学校有需要,他从不推辞。电视台采访取镜,他不厌其烦。”时任大田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颜良重回忆道。与此同时,罗瑾开始撰写12万字的自传体回忆录《历史的诉说》,记录下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罗瑾在撰写自传《历史的诉说》
2002年,罗瑾离开生活了17年的三明大田。2005年2月,他在上海病逝,享年82岁。大田一中退休教师范立洋从罗瑾的后人处借来罗瑾的手稿,组织教师录成电子文档,《历史的诉说》得以保存。
今年正值罗瑾逝世20周年,《南京照相馆》的热映赋予了这段历史新的传播力。7月26日,罗瑾的女儿看完电影后在朋友圈写道:“亲爱的爸爸,我今天去看了影片,你的思想留在了人间,我要向您学习,一定不忘国耻,做一个正能量的人。”他的孙子罗峰也表示,影片能让全国观众记住爷爷保护“血证”的故事,让一家人倍感欣慰。
电影《南京照相馆》海报
从1938年南京暗室中罗瑾颤抖的双手,到1991年《文汇报》的寻觅,再到2025年暑期档银幕上的光影重现,这是历史的接力。
赤盈配资-股票线上配资-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配资查询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正规在线炒股配资知识门户小知识融资融券:融资余额增加反映市场做多情绪强化
- 下一篇:没有了